为科技强国建设铸造人才铁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新就业人群的平均学历和能力素养大幅提升,为国家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合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上指出:“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唯有立足实际,充分做好人才的培养、服务、保障、激励工作,才能更从容应对好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国际竞争力提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教育,建强人才“孵化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借人口红利之“东风”,迎来了经济的快速攀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迁。当下,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下行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影响,国家发展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把握住人才这一“金钥匙”,就能拥有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等方面的最大底气。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职业培训、高等教育,每一个教育阶段、每一批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制度保障都不容忽视。只有把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融合起来,同时充分保证教育体系与制度活力,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教育为人才队伍培养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招才引智,锻造人才“强磁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离不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重要平台的有序建设,建好阵地是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的关键,是放大人才集聚效应的重点。阵地在建设打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各平台优势与特色资源,为吸引专业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各地还应为引进人才制定好一批有力政策,为人才在当地安家立业提供充分政策支持和保障,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
强化激励,引领人才“定盘星”。聚焦人才专业特长、岗位特点,制定完善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人才能立足自身岗位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既要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制度,鼓励人才奋勇争先,投身到科创高地的建设中,也要建立起完善的容错机制,特别是对于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攻关领域要加强对失败研究的鼓励和包容力度,最大限度让人才尽展才华。(田吉宸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杨港村党支部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