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校共育”: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2023年1月17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应坚持协同共育,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要想解决“家校沟通不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等问题,必须从多方入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和家长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分享教育心得,探讨教育问题。其次,班主任有沟通学校和家庭的绝对优势,需加强班主任统筹功能,发挥提升和改善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行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在此过程中也可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增强家校教育的协同性。
融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分别具有优势与不足,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最多,了解最为深刻,具有天然的联系性,应从子女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而学校教育则应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其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都是家庭教育中所缺少的。因此两者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优势发挥至最大化,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家之大事,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基石。家校共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重要途径。面对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拓宽教育渠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精神、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刘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