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借数字“浪潮”答好人才培育“时代三问”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深刻揭示了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在数字化时代深化人才培养合作的重要性。透过乌镇“网”事,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时代课题,而要解开这一问题,需要先答好“人才如何培”“人才如何育”以及“人才如何评”这“时代三问”。
从“数字转型”中听“需求”,锚定培养“方向标”答好“人才如何培”。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各类新产品、新技术接连亮相。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渴求愈发迫切。无论是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还是躬耕科研的科技人才,都要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跨学科的融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深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紧密贴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调研、论坛、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前沿技术和实践案例融入课程体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同时,鼓励年轻干部、科技人才、工匠等参与项目锤炼,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适应职场环境,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真正实现“人才为行业所需”。
从“教学革新”中听“创意”,激发培养“活力源”答好“人才如何育”。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技术学习需求,如今,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各行各类人才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故障排查、代码编写等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应加强跨学科教育,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思维,主动把创新技术、尖端研究引入事业中,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从“评价反馈”中听“成效”,衡量培养“质量关”答好“人才如何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社会反馈是评价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尺。现行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人才评价标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分级分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仅只关注高学历、高职称等硬指标,更要重视乡土人才、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软指标。
同时要加大人才评价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强人才评价专家队伍建设,通过建立行业论坛、人才平台等方式,定期收集用人单位、同行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对人才进行动态调整。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良好环境。(王画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