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责任田”让党课教育“春风化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课教育作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深耕“责任田”,即强化党课教育的责任担当,是提升党课教育质量、实现“春风化雨”效果的关键所在。
深耕“责任田”,需要明确党课教育的目标定位。党课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形象的案例、贴近实际的讨论,引导党员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因此,党课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党员需求和工作实际,明确教育目标,突出教育重点,确保党课教育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深耕“责任田”,需要创新党课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的党课教育往往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方式,难以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要让党课教育“春风化雨”,就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贴近党员实际的教学形式。比如,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党课、远程教育等,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党课教育;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伟大实践;可以加强互动交流,开展研讨交流、座谈讨论等,让党员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深耕“责任田”,需要加强党课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党课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要加强党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党课教师。同时,要加强对党课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确保他们能够胜任党课教育的任务。
深耕“责任田”,还需要建立健全党课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党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党员积极参与党课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应该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党课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否创新、是否贴近实际,也要看党员的学习效果和思想变化是否明显。(施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