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技能人才画卷,行行皆可出精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一是促进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当前大学培养出来的多数人都不是专业能力很强的,因为学校所学专业和企业需要的不匹配,即产教错位,这会使真正的人才找不到职业方向和提升目标。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是一些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当前应通过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人才融合共建教学团队等方式,为人才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训资源,同时要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制订扶持成长计划,定期安排精细化课程和培训,并且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
二是深化科教融汇,拓宽成长成才通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未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科教融汇”重在融合汇聚科技和教育的力量,当前需要做到教育与科研同向发力,一体提高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主创新质量。坚持“共建机构、共享资源、共同育人、合作研究”思路,持续深化科教融汇,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优化政策环境,加码人才服务优势。政策加码,留人”还须“留心”,要精准对接人才诉求,探索建立技能人才服务制度,紧盯落户居留、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关键小事”,提高薪酬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增强“抢人”优势,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企业可设立技能津贴、班组长津贴、带徒津贴等,支持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解决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培育良好社会氛围,提升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从而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优势。(张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