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三棒接力,赶赴“三农”新征程

2023-08-04 10:14:55 | 来源: 中共抚松县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抓好“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定点立靶,紧握“农民”第一棒,变“概略漫灌”为“精准滴灌”。“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三农”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农民问题。乡村振兴要实现精准发力,避免“千村一面”,实现“千姿百态”,必须依靠农民,才能造福于农民。对农民帮扶“一股脑”“大水漫灌”的方式只能走向死胡同,必须转化思维,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掌握新的技术,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农民“私人定制”,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时刻关注监测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才能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加入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队伍中,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进而实现农业繁荣、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良好局面。

定责问效,加速“农村”第二棒,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乡村振兴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我国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修好房子+铺好路子”强化便民基础,以“公共服务+政策兜底”作为坚实保障,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同时,“三分建、七分管”,长效管护的好效果才是服务民生的第一要义。建立村庄环境“建管并举”的长效管护机制就成为继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管护内容和管护责任的落实与监督,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广泛支持,规范有效运行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将那些美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融入新的乡风文明,让城乡居民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定向切脉,冲刺“农业”第三棒,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农业是民之必需,更是立国之基。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乡村振兴不等同于单一的资金扶持,资金的“大上快下”反而容易带来乡村工作的“大起大落”。变“输血”为“造血”,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才是关键。挖掘立足农业乡镇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实际,整合“农业+文旅”资源,方能拓宽“造血”路径;创新“一村一品”模式,则将提升“造血”能力;拓宽“农业+产业”外延,必会释放“造血”效能,让农业成为一种奋斗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新征程上,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兴高质高效农业、建宜居宜业乡村、靠富裕富足农民,必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力量。(高原)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