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6月30日,以“创新驱动 人才引领 产业强区”为主题的山东省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会上,青岛高新区重磅出台《关于振兴实体经济进一步推动“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政策覆盖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和用人主体,鼓励高层次人才带项目、技术、科研成果落户,最高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治国经邦,人才为要”,创新需要人才,产业强区需要人才,乡村振兴更是离不开人才。要想激活乡村振兴“主引擎”,必须把人才“育起来、引进来、留下来”,以“人才”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坚定不移“育”人才,为乡村振兴厚实底色,“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创新的根本,然而如今许多农民有着创业热情却苦于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必须培育好乡村本土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乡村基础教育,播下希望的种子。让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采取相关措施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从而保证下一代农村人才的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现有农民的素质。利用涉农职业院校、农广校等丰富的资源开展农业知识教育,培养更多懂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善经营的“新农人”“农创客”。
源源不断“引”人才,为乡村振兴提升成色。“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农村人才不仅要就地取“才”,更要海纳百川,八方引才。以不拘一格的态度和求贤若渴的期盼,广纳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此,要打好亲情牌、乡情牌,牢牢抓住“亲情乡情”这根纽带,把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引回来;要出台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社会各界人才来到乡村,将实验做在农田里,论文写在大地上。
千方百计“留”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亮色。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农村留不住人才的最大原因在于环境问题。必须要重视创造“有为有位、有为有得”的人才环境,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对人才日常生活上要关心,创新创业上要关照,成绩成果上要关注,切实解决农村人才自我成长、岗位晋升、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同时,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逐步补齐乡村医疗、文化等短板,为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提升农村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