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 > 综合资讯 > 正文

王延大:成功探索艺术与科普融合之路

2024-01-09 14:34:24 | 来源: 郑州西亚斯学院

近日,融艺术与科普于一身的王延大先生,把他一生顷情书写的两本《王延大诗集》送我欣赏。一下子我被两大本原装手工作品震撼了!到办公室利用午休时间,一口气认真品了几遍。集子图文并茂富有诗情画意,全然吸引我、感动我。诗集尽管没有正式出版,据我多年出书的经验来看,其内容、其分量、其品位完全达到了公开出版的要求,只是缺少几两碎银而已。

王延大诗集

我与王延大先生同乡同村,且是邻居。从我记事起,他就给我留下儒雅、机警、善谈和气质不凡的印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我们家乡还是落后的穷乡僻壤。他每逢回到家乡,总能给街房邻居和乡亲们传递喜悦,把外面精彩的世界用欢声笑语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春节,人们总是盼望着他能早日到家。我几十年的学习、工作进步,王延大先生对我潜移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他身上无不充溢着青春的活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母亲在老家居住,他也经常返乡探亲,因此,我们有很多见面的机会。

王延大诗集

我们老家是三国时期大军事家司马懿的故乡,遐迩闻名的“司马懿故里”。上世纪70年代末我考入大学至今,与王延大先生或书信、或电话、或微信,不断沟通交流,策划如何把司马故里这张名片在全国叫响。我们俩数十年联袂为宣传家乡、扩大司马懿故里的影响,出力献计。现在,我们家乡在省内外颇有知名度,实说,我们真的还是做了不少贡献。王延大先生投入数年之力,精心绘制的巨幅《司马懿故里胜景图》即是最好的说明。先生的诗集里,也有两首提到,本文不再赘述。

诗集目录

王延大先生可谓是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文人推崇的“诗书画”在他身上尽显才华,展现无遗。论第一学历,他只是个初中毕业。然而他凭借勤奋刻苦自学,拿下了大学学历,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电力系统获此殊荣者仅有两人。他在河南省科学技术大会上慷慨激昂、激情四射的发言,赢得了与会代表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你们是花,我就是果,没有你们的凋谢哪有我;你们是炭,我就是火,没有你们的燃烧哪有我”。诗一般的语言至今仍深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诗集目录

有哲人说过,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的两个支柱,是人用于前进的两条腿,缺一是不行的。钱学森一直倡导科学家要学点艺术,艺术家要学点科学。因为艺术是科学的血脉,科学的最高境界是艺术境界。王延大先生1956年参加工作,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从事科普宣传。他像不疲倦的拓荒者架起艺术与科普链接的桥梁。曾长期担任《豫电科普报》主编、河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等职。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同行及全国电力系统职工爱不释手。退休后,担任河南省电力书法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及河南省电力老年职工大学老师。

王延大1985年与电影名星合影

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多面手,即我们平时俗称的“几把刷子”。美术是他的业余爱好,由于他的天资和努力,在艺术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多次获得全国电力系统美术展览一等奖,美术作品被欧美、日本等国外收藏。业内资深人士称其画作水平早已达到甚或超过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标准。上世纪50年代他与“长安画派”的领军人物赵望云、石鲁、王子武、康师尧等名家频繁交往,并成为他们的挚友。其岳父林国选又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皆擅的大家,对其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起到了很大影响。王延大先生的书法是上世纪60年代学习的一种别具风格的瘦金体,很有其个性。艺术细胞在他身上都是相通的,摄影也是他的爱好之一,多次举办摄影作品展,出版有《王延大摄影作品集》,产生过良好的社会效果。他的散文、诗歌作品发表于香港《大公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中国电力报》等媒体。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他的强项,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长跑、短跑、竞走等,都是他运动比赛场上的拿手戏。年近古稀跳绳比赛一分钟他还能跳一百六十多下,令现场观众无不惊讶。过去每年春节他与同村的在外工作人员配合,都要回村里打几场篮球比赛,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其运球、投篮、防守技艺一点也不亚于专业球队。我曾观看过他的多次比赛,对其运动场上灵动的反应至今难忘。无怪乎《中国科协报》记者在“科普的拓荒牛一一王延大”一文中,“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工人阶级的豪爽,文人的谦逊,科学家的严谨,艺术家的风度,运动员的灵敏和外交官的仪表”。这几句话概括他的真是恰如其分。

人物素描

王延大先生为国尽忠、为子尽孝。他对父母报以千份情万份爱。这本诗集记录有上世纪50年的初期,王延大在当地上小学时,母亲为他精心缝制的衣服,他情不自禁、满怀深情写到:“慈母手中线,儿子身上衣。千针万线缝,校服数第一。母爱比天大,终生报不尽。”

王延大于黄帝故里

这篇短文只是试图说明,王延大先生确是一个难得的艺术通向科普的人才。他的成功既有家族遗传基因,又有个人勤勉不懈的努力,还有不少出自他闪光的创意。总之,一个从偏僻乡村走出去的人能在艺术与科普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绝非一件容易之事,也绝非偶然所得。而今,先生年届耄耋之年,仍然目光炯炯,精神矍铄。惟愿他健康长寿,继续为国家为社会奉献。文尾我把他数十年恪守的人生格言:“奉献,让天下人过的都美好”照录下来。其一生追求、人生境界,何尝不可窥见一斑! (杨家卿,郑州西亚斯学院二级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好人”等殊荣)

王延大与杨家卿在郑州西亚斯学院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