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青年干部的真诚与担当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是团结、联系群众的纽带。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作为在基层锻炼的青年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瞄准基层治理“关键词”,扮演好基层治理“关键角色”,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掏出真心,带着感情下基层。下基层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走访,更是心灵上的交流。基层干部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倘若没有付出真心多注重下基层的过程,即使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和人力,也难免会落得一个“落花有情流水无意”的结果。下到基层的时候眼中不能只看到自己工作上的任务,眼中更多的要看到群众,多去了解和询问群众的困难。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既入群众家门,又入群众心门,让工作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
找对方法,明确方向下基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的“器”不仅是工具,也是方法。毛主席曾说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过河就好比我们的目标,而桥和船就是我们需要找到的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基层治理,难在末梢。基层问题错综复杂,依靠合适的方法,我们才能全面、有效地认识问题,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好坚定的基础。实践告诉我们,要解决基层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智慧创新工作方法,才能产生有效、长效、管用的招。
久久为功,心怀责任下基层。实现从0到1的突破需要我们发挥智慧创新方法,更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保持耐心,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大学生村官杨宁,她毕业后回到家乡就致力于带领家乡父老乡亲们走上脱贫之路。但这条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康庄大道,其中充满了曲折。从一开始的建立竹子收购点,到后面的种植辣椒,再到后面的种植高山葛根。她三次寻路,三次跌倒。几次失败,村民们也开始质疑这位大学生村官,一个女孩子能做成什么事情。但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仍是不停地在寻找的出路。好在最后她发现了紫黑糯米,这一苗家人传承下来的独特品种。村民不信任,她为打消大家顾虑,自掏腰包卖掉准备好的婚房,为大家提供免费的稻谷肥料。在她的努力下,村民们慢慢开始加入种植稻米的队伍中。全村3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杨宁用十年时间,带着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她向我们真正诠释了何为基层干部的责任。她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乡亲们的“幸福指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基层干部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练就有“几把刷子”的真功夫,成为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的行家里手。(戴之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