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赋能为基层减负
基层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的“最后一公里”,不应被形式主义束缚。形式主义消耗基层干部精力,影响实际问题解决。因此,整治形式主义既要减轻基层负担,又要赋能实干。
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避免“运动式”和“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和考核,破解蛮干硬干现象。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基层,真实了解群众的声音,基层干部也要真心投入,去除成绩单中的虚假内容,实现从“忙于应付”到“专注服务”的根本转变。要鼓励基层干部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机制。
减负不减责,找准平衡点。应持续推进减负措施,以提升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专注于自己愿意做的工作,从而激发基层的活力。减负的目标是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事务,而非削减责任、标准和担当。明确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应减少的负担,增强相互信任,凝聚力量。通过简化流程和优化配置,使基层干部能够更有效地履行职责,同时保持高标准的服务质量。
把握正确方向,找准着力点。基层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常常面临各种紧急和困难的任务。基层减负应结合正向激励和有效支持,通过关爱和帮助来促进干部成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应以务实的理念和扎实的作风,专注于各自的工作岗位,争创一流,尽责担当,积极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重视基层工作,关心和支持基层干部,建立健全的容错纠错机制,树立实干、实绩和担当的考核导向。给予基层干部充分的空间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主动担责的信心和勇气,确保基层工作能够真正符合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减负的效果好不好,基层干部最有发言权。这取决于他们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基层工作是否真正向实质性进展。必须一层一层地真抓实干,避免空谈和脱离实际,注重实效,把基层建设成一个责任明确、积极担当的奋斗平台。正如“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只有从实际出发,用实绩评估,依靠实干,才能有效根除形式主义,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徐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