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扬新时代“六尺巷”治理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六尺巷”考察后指出,“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汲古而求新,持续发扬新时代“六尺巷”治理智慧,是新时代基层干部关键所在。
“六尺巷”的名字,源于清代大学士张英家族与邻居吴家的一段故事。双方曾因建房问题产生占地纠纷,最终两家各退三尺,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因为一些小利益而闹得不可开交。“六尺巷”的故事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礼让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关键因素。
六尺窄巷,宽在礼让。张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心灵境界、博大品格,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学习借鉴的榜样、是开展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标本典范。近年来,桐城市就充分利用“六尺巷”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中探索、推行“听、辨、劝、借、让、和”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六尺窄巷,宽在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包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生成与发展、嬗变与调适、淬炼与升华的过程,成为中华民族创造璀璨文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持续发扬包容这一特性,持续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贡献智慧。
做好新时代“六尺巷”基层治理工作,关键在于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各部门单位要善于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资源新的文化形式或载体,经过深刻的创造实践,形成新的文化特质,从而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再利用,比如六尺巷借用历史典故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相处;另一方面,要善于按照时代的新情况、新要求和新进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进行创新发展,从而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六尺巷工作法”已不单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方法的创新,融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当中。
六尺巷里天地宽,让他三尺又何妨。我们要汲古求新,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积极探索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朱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