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四项”前移 做好新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篇章”
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作为典型的“空心化”山区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掌握难、教育难、组织难、监管难”等“四难”问题日益凸显。横渡镇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式,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化整为零,保持外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血肉联系。
一、责任前移压实主体担当,把“堤”建在乡村。一是明确支部“第一责任人”。党组织书记要带头抓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对支部内党员基本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教育管理“双联式”。要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由支部书记、支委作为流动党员组织活动联系人,进一步明晰服务、教育和管理的责任,针对大多数流动党员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流动党支部和联合党支部的形式,加强管理和联系,使流动党员组织生活不脱轨。三是注重“三期管理”。明确流动党员个人和组织责任,要严格遵守流动“前、中、后”三期管理制度。党员流动前,党员与党支部签订责任书,明确党员外出期间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约束党员接受管理;外出中,不能及时参加原支部组织活动的,要向支部报告参加就业地组织生活情况;回乡后,加强返乡教育,在过年过节等返乡高峰期,支部利用“主题党日”等途径,对他们进行补课。
二、制度前移确保监管升温,把“绳”定到乡村。一是深入完善登记制度。支部对流出和流入党员基本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对于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实行流动党员管理。以支部为单位,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问、发动亲朋好友查找等途径,准确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期限、职业、通讯地址、联系办法和联系人等基本情况,同步建立在外党员党员信息库,对目前掌握的244名在外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信息完善和更新。二是健全联系汇报制度。为每名流动党员配备一名联系责任人,开展以联系责任人每月与流动党员联系一次、支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学习活动、支部书记每季度通报一次管理情况、镇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管理情况总结会等四个一活动,全面掌握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情况。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工作相对稳定的地方,采取单独组建、行业联建等方式,组建流动党组织。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其“流动不流失”。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每年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并检查支部记载的外出联系内容,根据他们的表现开展民主评议,增强外出流动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流动党员觉悟,使每位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对优秀的党员给予表彰,对表现不好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
三、平台前移强化辐射功能,把“巢”筑到乡村。一是打造“互联网+”模式。以支部为单位,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将所有流动党员纳入微信群,要求党建专干时刻关注群动态,实时发布学习文件、惠民政策等信息,同时提供代缴医保费、政策咨询等服务,进一步“用活”微信群功能,促使流动党员由“被动加群”变“主动入群”,实现党组织和党员的有效沟通。并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微信小程序、“微党课”等网络平台,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资源难、联系难等问题。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活动。根据流动党员从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例如周末课堂,为流动党员“补课”,提高和挖掘流动党员工作技能,形成党员与党员间、支部与支部间“争先进、作奉献、强技能”的比拼模式,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三是用好党员介绍信和流动证。支部在党员外出前,及时发放流动党员介绍信或《流动证》,并在外出前向乡镇党委汇报,乡镇党委尽可能与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请其将流动党员的从业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填入活动证中,共同帮助管理好流动党员。
四、服务前移强化引导功能,把“凤”引入乡村。一是登门走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利用党员返乡的机会,登门拜访,交流思想,也可以采取发信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党性党纪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时刻提醒外出党员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家乡在外人员的模范标杆。二是优化服务,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要从关心流动党员的实际困难出发,采取讲一堂党课、送一套学习书目、讲一个党史故事、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谈一次学习体会等方式,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送学上门”活动,使他们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深入挖掘,发挥好流动党员的模范作用。以镇为主体,以村为基础,通过游鸟归巢党建平台,发挥组织力量,多渠道、多方位开展调查工作,了解掌握在外创业人士相关信息,建档造册,形成资料信息库,全镇乡贤库登记在册135人。常态化举行乡贤联谊会,组织乡贤到特色古村、旅游村考察学习等活动,通过智力回乡、资金回流、公益回报等途径,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共富红领帮扶团”。(浙江省三门县横渡镇组织委员 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