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四千精神” 讲好“基层故事”
穿越历史烟云,我们探寻浙商是如何在“零资源”的土地上“无中生有”、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狭小土地里“点石成金”,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让他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持续领先——“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揭开了谜底。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出席的记者会上再次提到“四千精神”,形容这是一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精神”。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肩负着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应当从先辈的事迹和精神中汲取力量,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走遍千山万水,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基层土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是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的必经之路。有的人走马观花,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只顾拍照搞形式;有的人调而不研,发现了问题却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浮于表面。基层工作没有“全不费功夫”的“得”,却常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迷惘,需要我们有走遍千山万水的决心,走出机关大门、走向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里、走近群众身边,多听多看多问多思,让身上的“泥土气”成为胸前的“功勋章”。
说尽千言万语,让亲切的关怀温暖基层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群众工作的关键一环,“穿针引线”就是我们的日常。要想做到粗中有细,就要做群众的“贴心人”、理解群众的“心里话”。对待困难群众、特殊家庭,要做到常常问候、时时关心,救生活之难、解心头之苦;面对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要耐心安抚、悉心劝诫,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想尽千方百计,以开放的思维创新基层方式。“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推动基层工作由量变走向质变的催化剂,但不可盲目创新。“灵光乍现”需要建立在对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否则徒劳无功事小,工作成效更是不进反退。作为基层年轻的新鲜血液,灵活的思维是我们的优势,应善加运用,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的谋划逐步推进。
历经千辛万苦,将滚烫的青春投身基层事业。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是浙商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致富的诀窍,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则是浙江在共富路上持续领先的密码。我们心怀共同的志向选择了基层辽阔的天地施展才干,同时也做好了面对荆棘丛生的荒林的准备。“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更需要我们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豪情气概,激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徐徐下手,久久为功。(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马家路村选调生 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