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发展战斗堡垒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尤其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坚强有力,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上通下达、惠及基层。
扎紧制度的“笼子”,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总览全局,科学谋划,制定一系列基层党组织建设条例和有关制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怎么看、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基层组织条例等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保障。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章制度健全组织体系,自觉补齐短板,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条例等各种制度形成干事、管人的合力,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引导党员干部按照制度履职尽责,形成一套完整的党员“教育、管理、考核、创优”制度机制。通过制度的规范管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毫不动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搭建人才发展的坚实“梯子”,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可能具有的强大组织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统筹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建设,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每一名党员干部。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选优配强组织带头人,以换届为契机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严格选人用人把关,扩宽来源渠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注重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明确“不能”“不宜”作为基层组织带头人的情形,力争选拔一批年轻、干事、担当的党员干部作为基层组织的领头人。另一方面,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考核机制,畅通党员干部发展渠道,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通过开展常态化思想教育、专业能力培训等,打造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让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大战大考中挑得起重担、扛得起重任。
创新基层服务的“路子”,让基层党组织“硬起来”。高质量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的一系列服务民生的重大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抓基层、强党建,目的是让基层党员干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战斗堡垒作用既体现在政治引领上,也要体现在服务群众上,努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利用新媒体、网格化管理等方式不断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探索服务群众最优路径。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真抓实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真实了解和反映群众的需求和诉求,聚焦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牵头引领和协调整治各方面的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