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费”看党性:小事中的大忠诚
《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其中,关于“按时足额交纳党费”这一条款,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深刻的党性内涵。这一切口虽小,却折射出党员责任感、纪律性和忠诚度的“大局”。
一份党费,饱含忠诚初心。党费,表面上是物质的缴纳,实质上是党员忠诚的具象化表达。它不仅仅是组织的规矩,更是每一名党员与党组织间的精神纽带。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忠诚的具象化体现,它提醒每一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地位如何,都始终是党的“一分子”,在这条线上,党内没有例外。不按时交纳党费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思想上的松懈和信仰上的动摇。一个党员是否忠诚于党,是否将党组织的要求放在心上,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对党内纪律的态度上。正如《办法》所指出的,对那些长期拖延或拒不缴纳党费的党员,应视为“脱离组织、丧失党性”。党费虽小,却是一块检验党员忠诚的试金石。
一条规矩,锻造铁纪担当。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纪律严明、规矩先行,而交党费看似细小琐碎,却是党规党纪的一个基本要求。党的纪律之严在于不容丝毫懈怠,小事反映大局。党费如同一把尺子,丈量着每位党员的纪律性与规矩意识。在新时代,党员必须牢记,不遵守组织纪律、不按要求缴纳党费的行为,不仅是对党组织的冷漠,也是对自己党员身份的淡漠。党组织的生命力,正是在每一个细节中、每一项小规矩里得以维护和增强。倘若党员在这些小事上不能严于律己,又如何在大事上勇于担当、做出表率?这就是党费所承载的纪律警示意义。
一线相连,凝聚归属信念。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信仰上的认同,更是行动上的紧密联系。按时交纳党费这一具体行为,是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生命线”。通过定期交党费,党员不仅是在履行义务,更是在不断提醒自己与组织的联系——这是对党的忠诚、对自身身份的认知与强化。《办法》将“长期不交党费”的行为纳入处置范围,不仅是对党员个人的约束,更是对组织健康运行的保证。
一丝不苟,彰显从严力量。《办法》对党费问题的严格规定,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力度。党的肌体健康,依赖于每一个细胞的活力,而这些活力的保持,往往就体现在一个个看似细微的行为中。党费缴纳作为最基础的组织要求,已然成为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关键指标之一。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从大局出发,更要从细节入手。从党费这样的“微观切口”中,我们看到了党对纪律的高标准、严要求。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党不断推动党员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行动上保持一致,确保每一位党员都能履行义务、担当责任。
“党费”作为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却承担着检验党员信仰与忠诚的重要责任。它反映了党员与组织的关系、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行动标准。通过这一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党组织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方面的深远用意。全面从严治党,从来不是只管大事的宽泛表述,而是通过每一个党员在每一个细节上的高度自律与严守纪律,来确保党的长期健康和活力。正如在《办法》中看到的,任何党员只有从点滴做起,从严要求自己,才能在这场“自我革命”中行稳致远,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依靠的坚实力量。(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