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在时代的浪潮中,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仅是一种政治品格,更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它贯穿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所在。
从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到和平建设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付出辛勤努力。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新任务,党员干部更应义不容辞地扛起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党员干部要想做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需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足够的勇气和定力去担当作为。
其次,要提升自身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决心,更要有担当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视野,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实践锻炼,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磨炼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更好地担当作为奠定坚实基础。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党员干部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上,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政绩和私利。要做到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此外,各级党组织要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子;另一方面,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的界限和情形,为那些因改革创新、勇于担当而出现失误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新的使命和任务,唯有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李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