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好农村党员提质增效“三大难题”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锚定了方向。党员教育培训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要聚焦主题主线、坚持分类施策、注重从严务实,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三个难题,切实答好农村党员教育新“考卷”。
一是聚焦主题主线,夯实理论根基,解决“学什么”。面对“学什么”的时代之问,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理论学习的“四梁八柱”,在深学细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规划》明确要求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农村党员部分要重点强化乡村振兴能力。农村党员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的主要战斗力,使命光荣,在理论学习之余,应“因人施训、分类施教”,整合培训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引入“田间课堂”、“林间课堂”等共富课堂或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课堂,不断提升农村党员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二是坚持精准施教,做到分层分类,解决“怎么学”。党员队伍涵盖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员教育必须从“大水漫灌”过渡到“精准滴灌”。针对农村党员学习培训,应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一方面依托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APP等,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让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有效延伸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链。另一方面要注重党员教育形式多样性,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综合运用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推动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三是注重从严务实,彰显担当作为,解决“怎么用”。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要注重学用转化,将农村党员教育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结对帮扶等紧密结合,通过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在服务群众最前沿、经济发展第一线、乡镇振兴主战场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功夫”,让农村党员更有“存在感”、服务对象更有“获得感”。(李靓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