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建打造群众自治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考察时指出,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黔东南州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群策群力推动“村超”“村BA”火爆出圈,以“本土”为根基,激活一村一策的适应性;以“乡土”为灵魂,守住文化传承的纯粹性;以“培土”为支撑,发挥党的组织优势,通过政策松土、资源施肥、制度固根,让群众自治既向阳生长又不偏轨道。
激活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要做“火种”而非“火炬”。点燃群众热情比包办更重要,群众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着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是缺少高质量的文化供给。黔东南州在此之前也组织过多次活动,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聚合效应,可见基层党组织传统地大包大揽搞活动,群众参与度较低,难以契合真正的需求。而村BA、村超的球赛球队自筹经费、村民凌晨观赛,就像风筝的线,把大家牵引在一起,参加一场比赛,寻味一抹乡愁,凝聚一种力量,其本质是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自发需求。因此,党建不是“替群众热闹”,而是找到群众真正的兴趣点,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搭台能力”。
搭建轻干预平台,基层党组织要从“指挥者”转变为“服务者”。黔东南州在活动受到关注后,坚持群众主体,坚持村字标签,保护村超、村BA的纯粹性。与此同时形成了16个活动小组、保障工作专班、多重安保,政府未直接接管赛事,但帮助跨州跨区域协调场地、对接媒体丰富互联网传播、选派干部到赛事服务保障一线锻炼、防范安全风险发生,既保证了原汁原味,又让一个小县城的活动从网红变为长红,接住了这波泼天的富贵。因此,在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需探索“嵌入式引领”,既让群众感受到组织存在,又不破坏自治生态。
把握放与收的平衡,防止群众自治失序。在村超、村BA举办过程中,部分乡村赛事出现过度娱乐化、盲目引入商业资本等苗头,同时客流量剧增也可能出现因涨价、态度差引起的负面网络舆论。当地及时通过村民议事会制定《民间赛事公约》(如“参赛者必须为本村村民”“奖金不超过农产品价值”、不能随意涨价)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扼杀在摇篮里。比赛期间,发动党员担任“观察员”,及时纠偏(如榕江县对“村超”中出现的网红低俗表演及时叫停);赛后,也及时总结,将赛事组织纳入村级治理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因此,基层党组织需建立“柔性监管机制”,既要信任群众,也要守住底线。
黔东南自治州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在强化党建引领、走好群众路线、推动共治共享、释放发展动能上持续探索,在支点建设的大格局中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加快建设“两个引领区”,贡献更多组工力量。(高瑞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