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年轻干部要读好这“三本书”
习总书记在《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中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新时代,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乡村振兴的人才需要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技能,这不是仅仅在大学教室里就能培养出来的。如何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梗阻”,年轻干部还需要读好这“三本书”。
要把握“地利”,读好“村情之书”。乡村振兴,其各有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先行资源优势,用先发产业带动上下游生产链,兴办工业和现代化农业,形成产业集群;人口聚集,可以发挥商业资源优势,激发市场活力,工农互促形成良性循环;风景宜人,可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农家乐、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年轻干部读懂乡村的区域位置、产业特点,才能把握好当地的社会经济演化规律,扬长避短,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产业升级代替产业转型,进而因地制宜调整乡村振兴工作的着力点,走出契合村庄发展的路子。
要顺应“天时”,读好“民风之书”。振兴并不等同于快速城市化,应避免由于村庄撤并、融资开发、大拆大建导致的村庄风貌、形态破坏。各地的文化习俗和乡风秩序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理性思辨,它浸润在村落的空间布局、日常生活、家谱家训、节庆礼俗、村规民约中。将乡村振兴同纵穿古今传承而来的文化习俗相结合,能够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读懂乡风文化,发掘好、运用好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有助于提升乡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强化人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进而在各项活动中自觉承担起乡村治理的责任。有助于激活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来厚植乡村文化根基,提升乡风文明和发展活力。
要借势“人和”,读好“治理之书”。党中央指出,要通过发掘典型的乡村振兴经验,推动全面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前人从未实现的战略,只能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乡村发展的实践中,各个村庄的资源分布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在发展中会形成不同的经验,这些多样性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种可能。年轻干部文化程度高、有活力,善于去网络上寻找方法,学习全国类似情况村庄的治理经验,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有利于作出科学发展规划,给出村庄发展指引。与此同时,年轻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不妨问计于民,可以是村里有经验的老党员、原村干部,也可以是地区的老领导、老联村干部,从前辈探索过的道路、制定过的政策中汲取政治智慧,形成治理新方法,把经验的传递落实到具体工作难题的解决之中。
由于各地乡村的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乡村振兴模式可供模仿,因此年轻干部在实践过程中,要读好课本之外的书,在最大程度保留村庄肌理、民俗、风貌的基础上,勇于探索,答好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答卷。(浙江省永康市古山镇人民政府 吴俞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