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学习 > 正文

答好基层选调“民”字三卷

2022-05-10 09:53:02 | 来源: 中廉导刊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俯身基层,真切地感受到农村才是消解社会治理难题的“神经末梢”,村干部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行家里手”。徐徐展开的基层治理考卷如今也愈发清晰,我将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深耕为民情怀,用点滴汗水作答无悔于青春的基层考卷。

走村入户访民情,答好“村情要素”数学卷。“122户”,是免费给村民家里换上没有煤气泄漏隐患的波纹管时,老奶奶脸上安心的笑容;“97岁”,是在看望这位全村最长寿退伍老军人时,他紧紧攥着我的手,嘴里呢喃着的峥嵘岁月;“54位”,是在廊桥上深入浅出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全村党员从若有所思到恍然大悟的啧啧感叹。唯有实地走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声,用实干温暖民心,才会体悟到那些平淡数字背后的动人故事。运用好田间地头打下手、夜间串门拉家常、邻村交流寻经验的机会,聚焦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生产队长四类重点对象,了解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等存在的困难事、琐碎事、烦心事,总结“民情方程式”,绘制“民生指数图”,真正答好基层工作的“数学拓展题”。

交心共情懂民意,答好“乡音土话”外语卷。要想缩短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感”,第一步就得克服语言上的“水土不服”。从最初还需要联村干部双向翻译的“外行交流”,到现在面对快语连珠也能从容不迫的“知晓大意”,这需要我们多与群众交流、贴近群众,反复记忆“重点词”,反复念叨“常用话”,习惯用“侬好”代替“您好”,用“侬达拾格”代替“您有事情吗”,学会用老百姓的话跟他们“拉家常”。主动适应老百姓的思维特征和接受习惯,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用喜闻乐见的沟通表达方式逐步打破与老百姓之间的语言隔阂,真正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要什么,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激发共鸣。

以讲促行惠民生,答好“情暖百姓”语文卷。“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这一“浙江方案”中借力,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既要讲深讲透,更要以讲促行,形成村民党员“争先做”的干事氛围。把大宣讲活动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结合起来,真正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通过“点餐式”征求宣讲意见建议,“套餐式”定制组合宣讲内容,编排以全会精神为核心的相声、小品等,真正实现内容源于民生,形式乐于民情,精神融于民心。发挥自身挂职干部“桥梁”与“纽带”的优势,身体力行推动六中全会精神“讲起来、做起来、热起来”,不断把全会精神宣讲热度转化为为民服务温度、干事创业力度、履职尽责硬度,切实提升村民的“暖心指数”。(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郑店村选调生 蒋经中)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