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材料写作的“定海神针”
谢亦森老师“爬格”十七载,在《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他梳理总结了自己的写作实战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患之所以能够平定,“定海神针”功不可没。我认为,材料写作作为一项对理论储备、业务水平、阅历修养等方面都具有较高要求的综合性工作,也要用好“定海神针”,方能在面对材料写作时运筹帷幄,不断写出精品之作。
一是“定”于一尊,摸准领导味蕾。定于一尊,原意是指把一个受尊敬的人或权威学说作为判定是非的标准,在这里我将其引申为:领导的个人喜好和意图是文稿写作的“指南针”“方向盘”。在谢亦森的材料生涯中,曾给市检察长、地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地委书记起草过讲话稿,但风格截然不同,这是因为领导的理念、要求不同。材料写作中提倡“定于一尊”,实际上就是要将“听领导话,仿领导样,跟领导走”的写作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文。动笔之前,要深入思考领导一贯的理念、意图、主张和见解,思考如何体现领导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思考怎样彰显领导本人的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办事风格,这样写出来的稿子方能获得领导的满意和认可。
二是“海”纳百川,战胜知识恐慌。海纳百川,原意是指接纳和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我之所以把它列为材料写作的基本要素,是因为我认为,海量的知识储备是写作者拓宽眼界、打开格局的“不二法门”。谢亦森多次提到了知识积累的问题,他倡导材料工作者要有“知识恐慌”感,并以丰富的知识积累战胜这种“恐慌”。俗话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做好海纳百川的“绣花”功夫,最重要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寻找方向,从经典原著中汲取养分,从与本单位本系统相关的报刊、杂志、网站中吸收专业术语,全方位地构筑和充盈自己的知识体系。相信再次遇到材料写作任务时,便能得心应手,倚马可待。
三是“神”机妙算,谋划巧妙文眼。神机妙算,原意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地谋划。那么,材料撰写为什么要做到“神机妙算”呢?答案就在于谋篇布局是文章能否标新立异的生命线。起草一篇材料,谋划是否精巧,思路是否新颖,主题是否鲜明,至关重要。谢亦森指出,所谓主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而且必须是够“美”、够“亮”、够“抓人”的眼睛。要知道,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讲话相对宏观,主题没有选好,要么没有新意,都是陈词滥调;要么主题不够鲜明,没有闪光点;要么找不到主题,处于形散神散的状态。因此,材料工作者务必要善待文章的“眼睛”,在文稿的谋篇布局上潜心构思,不困于形、不拘一格,善于应变,长于挖掘,力争做到“旧题换新颜”。
四是“针”砭时弊,彰显辅政价值。针砭时弊,原意是指像医病一样,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求得改正向善。我认为,公文材料同样要敢于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谢亦森强调,领导文稿的作用就是要推动工作,解决问题,这也是《大手笔》的中心主旨。为文章而文章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试想空话连篇、套话成段的文稿能有什么价值可言呢?文稿写作者要用好“针砭时弊”这一利器,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切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具体而言,谋篇布局之前就要理清思想脉络,比如文稿要解决什么问题?当前最有效最实用的举措有哪些?再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旗帜鲜明地把思想观点体现出来,使所撰文稿能够叙事明理、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以文辅政的效果。(管彩娟 江西省鹰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