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研究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带头大兴调研之风,用118天跑遍11个市、25个县,一次次深入村庄调研,在深入调研、深度交流、深层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千万工程”。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结果。调查研究是一切基层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现状、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切实地为群众谋福利。
调查研究要问题清、导向明。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之际,有些地方开展“局长走流程”行动,领导化身办事群众,轮流到窗口体验办事流程,梳理出一批问题清单。有的地方开展蹲点调研,真正沉下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调研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提出实打实的对策,制定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调查研究要走的深、去的远。调研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隐身的群众”和“隐秘的角落”,有些群众不愿意讲,有些群众讲不清楚,这种信息差是调研的难点。因此,越是不容易去的地方,我们越需要去,要向心而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蹲点深入,先和群众做同一条板凳,再让群众从“观望”到“关注”,从“关注”到“参与”,从“参与”到“提出建议”。只有走深、走远,才能避免蜻蜓点水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才能真正掌握群众所盼。
调查研究要干实事、出实效。调研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要严防个别同志装回“一兜子材料”、“交报告了事”的现象,切实把握调研成果的实用性。对于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而对于已经形成举措、落地实施的政策,我们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继续调整优化。像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建设文明城市、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等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要稳扎稳打的推进工作;像优化办事流程、落实政策补贴补助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调研的问题转化成一件件的实事、好事,用群众的口碑检验调研的成效。
让禾苗在地里墩一墩,才能吃土更深,扎根更实。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关键在于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实现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切实有效破除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发挥调查研究以研资政、以研辅政的作用,让调研成果更好地指导工作、解决难题、推动发展。(陈蓓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