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当常修君子之德
君子文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跋涉前行的历史长河中,在精神创造层面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君子文化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向上、崇善的精神追求,形成了举世公认的传统美德,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人格象征。我们的祖先将玉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相类比,赋予玉诸多君子品格的寓意,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强调“玉不琢,不成器”。
党员干部作为“有位者”,已有君子之名,必须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自己进德修业的过程比作琢玉之过程,涵养高尚品德,从而上行下效,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涵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舍身取义精神。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很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君子。他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实现了国之崛起。革命先驱陈觉在革命的过程中,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有何憾!”将自己最深沉的情感酝酿于绝笔之中。为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今天的我们应从革命先驱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滋养初心,始终以忠诚之心,秉承家国天下的情怀,勇担民族复兴的大任,用生命践行了每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的理想。
涵养“温润如玉、触手可温”的谦逊待人之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待人接物时应做到温和有礼,待人和煦,举止从容有度,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身处领导岗位,必须把自己人民公仆,不可自以为是,忘乎所以,对群众高高在上,在群众面前打官腔、耍官威。而应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境界,自觉淡化“官”念,放下架子。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深入群众,放下架子。用心走好群众路线,解决群众困难,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时刻保持一种平民心态,秉持仁德谦逊的情怀,守好为官公德,赢得百姓拥戴,绽放温润如玉之情怀。
涵养“松色不肯秋,玉性不可柔”的坚韧如铁品格。范仲淹在推行“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邓州,在内心极其苦闷的状态下仍然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范仲淹的事迹令人高山仰止,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向古圣先贤学习,做到见贤思齐,合理看待工作中的苦与乐,把个人得失放小、把群众忧喜放大。苦中作乐、甘之如饴,不论逆境还是顺境,始终坚守为民情怀,不为任何风险所惧,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贺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