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千万工程”背后的“治”慧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浙江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推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深悟透“千万工程”,汲取其背后的“治”慧,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领悟“千万工程”背后的自治,定下“稳”基调,聚力共绘干群共治“同心圆”。“千万工程”既是政府的事,也是万千百姓自己的事,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激发各村争当示范“领头雁”的自豪感。浙江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做实做深人民最关心的事情,鼓励各地搭建“民生议事堂”、“圆桌夜谈”、乡贤议事厅等平台,重点围绕拆迁、环境卫生、教育等热点难点,让人民群众面对面与政府、村委沟通。通过自治,群众能够为切身利益直接发声,能够参与到村庄建设发展过程,增强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也逐渐破解基层工作中动员群众“叫不应”、宣传引导“说不进”等困境。
领悟“千万工程”背后的法治,定下“安”基调,奏响平安乡村“和谐曲”。“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公众知晓,在于实施。”守法的前提是知法懂法,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浙江各地积极开展“送法进乡村”系列宣传活动,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常识,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学法明理的同时也推进移风易俗。平安村庄的建设更离不开每一位村民,村委会可以将平安建设内容依法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发动村民参与家园平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等,让他们逐渐形成“平安有我”的主人翁意识。
领悟“千万工程”背后的德治,定下“润”基调,打造宣德扬善“幸福圈”。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要善于挖掘乡村自身文化内涵,传承好慈孝、仁义、诚信等传统道德文化。将“德善”元素融入乡村治理中,建设主题公园、评选道德模范、宣扬优秀事迹,营造和谐向善浓厚氛围。当传统道德伦理与新时代道德意识的冲突,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新时代道德观,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融入乡村德治中,实现乡村善治。
领悟“千万工程”背后的智治,定下“惠”基调,探索乡村振兴“最优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触及每一座城市,也延伸到每一个乡村,由此“基层治理”搭乘上信息技术“飞船”进入“高速”时代。浙江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和群众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即可完成事务办理。为解决办事软件“碎片化”问题,提高群众办事便利度,浙江推出集“掌上办事”、“掌上咨询”、“掌上投诉”为一体的“浙里办”app。用户在线即可完成查缴社保、提取公积金、交通违法处理和缴罚、缴学费等数百项便民服务应用。智治之“智”,在于知识推动日常事务化繁为简,更在于知识所带来的简单幸福。(钱炯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