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下基层”中品悟“大小”之道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最有力的体现,其中蕴含的基层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路径,为新时代做好基层工作提供了日常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细悟“四下基层”的“大小”之道,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理论宣传下基层,聚焦“小创新”,代替“大灌输”。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掌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基层政策宣讲的重要使命,要“对症开方”,不能“囫囵吞枣”,要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用党有针对性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层精准“解渴”,让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如何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常识道理,比如打破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宣讲模式,探索“板凳党课”“田间党课”、观看红色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下基层,聚焦“小问题”,改善“大民生”。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扑下“身子”找问题,在“务真求实”中了解群众“真需求”。用“脚力”练就“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要真的走出机关、走向基层,深入一线“访群众”,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少些规定路线“打招呼”,多些自选动作“搞突袭”。在群众生活中找方向,从百姓日常需求出发,摸清情况,查明问题,关注基础设施、文化活动、人居环境等方面还需要改善。
信访接待下基层,坚持“小步跑”,开展“大排查”。很多人直言信访是“天下第一难事”,但基层群众求助无门、合理诉求无果会令人心痛,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我们要学习变“堵”为“疏”,将“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好做细,畅通渠道,用好用活现场接访、网络引访、领导包访等方式,让群众投诉有门、求助有道,真正确保合法利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让群众信访“满意而归”。
现场办公下基层,跳出“小会场”,迈向“大现场”。作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跳出“一亩三分地”,利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百姓家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有事没事问问近况,隔三岔五拉拉家常,多沾“泥土气”、增强“亲和气”。比如打造“流动办公室”,通过集中“会诊”,让“看不见”的商量成为“看得见”的行动,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实做细,真正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储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