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浙商故事 悟一悟浙商精神
“‘浙商’不是一个虚拟的称呼,而是一些实实在在鲜活的人群。这些人群的背后,是浙江文化坚韧图强的主体性和务实重行的商业意识。”“浙商精神”蕴含在鲜活人群的故事中,蕴含在各地的发展中,不断指引着浙商继续向前、再创新高。浙商们从“草根”开始打拼,懂得在适时转型,肯下功夫钻研,这样的“浙商精神”值得年轻干部领悟、学习、效仿。
打上“草根”烙印,走好群众路线。南宋史书记载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善贾”,那时的温州人就已经凭着精湛的技艺,在漆器、纺织、陶瓷及造纸等行业享誉全国。当今乐清的浙商也多是“草根”行业出身,如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是修鞋匠,德力西董事长胡成中是裁缝出身,人民电器的郑元豹干过渔夫、铁匠。千年流转,宋代与当今的浙商身上“草根”烙印如出一辙,从“草根”做起,扎得越深才能厚积薄发,起得的越高。年经干部亦要打上这“草根”烙印,坚实地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常走乡村小路、常访农家院落,从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捕捉民意、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和老百姓成为知心朋友。
学习转型经验,深悟“舍得”智慧。绍兴素有“纺织之乡”之称,山阴县华舍一带更是享有“日出华舍万丈绸”的美誉,近年来,华舍积极转型,逐步形成纺织产业差别化和品牌化,提高纺织产业的附加值,向机械建材、住宅产业化、新能源等行业进军,在“舍”与“得”中实现华丽转型。在“舍”与“得”之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有舍才有得,企业转型中要懂取舍,为人处世中亦要懂得取舍,年轻干部工作中更要懂得取舍。深悟“舍得”智慧,年轻干部在工作中才能做好“舍”与“得”,舍去在非重要非紧急工作中的过多投入,以此获得精力的释放,提升重点工作完成质量,通过“舍”、“得”提高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感受“无、有、精、典”,踏实“仿、研、概”路。相传清末年间,宁波鄞县裁缝张尚义阴差阳错漂流至日本横滨,以缝补西装谋生,期间研究制作西装样版,刻苦钻研各种技术工艺问题,手艺大为长进,数年后回国带领乡亲从事西服行业,宁波“奉帮裁缝”不断壮大,如今“奉帮裁缝技艺”更是被列为非遗。“奉帮裁缝”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典,起步于模仿、成长于钻研、成功于总结,“仿、研、概”这三步贯穿多数事物的始终,年轻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切实走好“仿、研、概”三步。从“仿”开始,向同事、前辈认真请教学习工作要领;以“研”深入,看透各项工作本质及目的;用“概”收尾,学会复盘思考、概括总结,将工作做精做细。(组织干事 叶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