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三问”,答好“政绩观答卷”
何为政绩观?即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等在干事创业中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剖析“为谁而建立政绩”“建立怎样的政绩”“何种途径实现政绩”,用心用情答好“政绩观答卷”。
找准原点思考“为谁而建立政绩”。在传统的政绩观念中,政绩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个人自身的名利,但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新定义并指导了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值得敬佩学习的人物,如有的医生、护士,在疫情期间冲在防疫最前线;有的警察、消防员,时刻守护着人民的安全。党员干部在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时必须保持为民情怀,找准“原点”,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建立纵轴思考“建立怎样的政绩”。政绩简单点讲就是好事实事,什么是好事实事,就是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既要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无论大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大型惠民工程,还是小到老年食堂、孝心车位、无障碍设施等吃穿住行各方面的便民项目,都是因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产生的好事实事,是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的好事实事。
建立横轴思考“何种途径实现政绩”。思想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日常生活工作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偏向、不脱轨。行动上,“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真抓实干是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知责于心、抗责于身、履责于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通过实干来检验,也必须通过实干去实现。(罗思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