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教育要更接“地气”
农村党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是巩固党执政基础,保持党员先进性、党组织活力的重要工作举措。破解当下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难题,就是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方式,用农村党员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多样的形式,让农村党员的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成效。
用农村党员听得懂的语言,不是不讲理论,而是把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内容。在农村,党员教育不在于多么“高大上”,而是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讲他们“能明白”的理论,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在具体工作中的实践,比如讲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就可以讲经营好山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实际案例,帮助他们来理解和掌握,解决好政策理论与农村党员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把生硬的语言转化为“土话”和“乡音”,真正实现党员教育能够听得进的目标。
用农村党员喜爱的方式,不是娱乐化,而是将党员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随着手机APP、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发展,群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变得更多样和丰富,党员的教育就要运用好信息化的平台,把党员教育从传统的“纸媒”向“新媒体”发展,从原来的“线下”向“线上”转移。这需要搭建好党员教育学习的平台,将适宜党员学习的内容分类“上架”提供选择,要摒弃线上学习平台“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多、乱、杂情况,增强党员对于统一学习平台的“粘性”,而非多个平台考核任务的要求,让党员把学习平台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变“不想用”到“主动用”。
用更加多样的形式,不是随意化,而是提升党员教育的覆盖面。做农村党员的教育工作要丰富工作载体,利用“廊桥”、“田间地头”“板凳”“院坝”等形式,将党课从原先的“叫起来”讲到“走下去”讲,把大政方针、理论知识讲到心里去。同时多梳理党员身边的典型案例,选树身边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故事来拉近先进与普通党员之间的距离,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让农村党员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素质和能力提升,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