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当讲好“三种话”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召开,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宣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宣讲宣讲,目标在“宣”,重点在“讲”,广大党员干部当讲好普通话、地方话、贴心话,增强宣讲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党的创新理论既“入耳”更“入心”。
讲好“普通话”,原汁原味“冒热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多个层面内容,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宣传好这些最新政策,关键还是要落在讲好“普通话”上。讲好“普通话”要求的并不全然是字正腔圆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多的是要把“高大上”的书面语言转换成“听得进”的群众语言,少些照本宣科的“要这要那”,多些“沾泥带土”的“家长里短”,用平实的话把热腾腾的创新理论讲透、惠民政策讲明,确保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悟得通”。
讲好“地方话”,有声有色“接地气”。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而“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好“地方话”就是传播好声音的“关键一招”。讲好“地方话”并不是要求党员干部紧抓“乡音土话”不放,而是要做到“入乡随俗”,结合地方特色和民族语言特点,灵活运用“讲、绘、唱、演”等方式,分众化、互动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比如浙江的“8090”和“00后”宣讲员们,就通过脱口秀、情景剧、直播等方式开展沉浸式宣讲,用身边事、身边人讲好“大主题”“大政策”,受到诸多好评。
讲好“贴心话”,以心换心“聚人气”。人民群众关心什么,宣讲队伍就要讲什么,绝不能“一篇通稿走天下”,而是要讲好“贴心话”,真正把老百姓心里的“问号”变成“句号”,比如近年来兴起的“蹲点式宣讲”,就是通过蹲点调研+理论宣讲的方式,改变以往“通过成绩讲理论”的宣讲范式,将宣讲重点重新聚焦到“通过问题讲方法”上来,因而人气十足。讲好“贴心话”,不单单是要讲好成就让群众开心,更重要的是讲清问题、讲实对策让群众更放心,党员干部不妨下沉一线、深入基层,在调研中“既碰钉子、又想辙子”,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宣讲所讲,真正用心地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虑讲明白、讲透彻。(俞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