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学习 > 正文

扎根乡土践初心,当好偏远乡镇“赶考人”

2025-04-15 15:34:03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石笕乡人民政府

在层峦叠嶂的群山深处,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手托举希望,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偏远乡镇,默默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赶考答卷”。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偏远乡镇干部既是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更是群众冷暖的“第一守护人”。他们的履职故事,折射着乡土中国的坚韧与希望。

一、偏远乡镇的“难”与“守”:在“苦”中锤炼初心

偏远乡镇的“难”,是看得见的“物理距离”——山高路险、信息闭塞、产业薄弱;也是看不见的“心理距离”——青壮年外流、公共服务滞后、发展动能不足。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乡镇干部的“守”更显珍贵。

“难”在脚下:许多村庄“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干部下村往往要翻山越岭,摩托车、雨靴成为“标配”;“难”在心头:留守儿童的教育、空巢老人的医疗、脱贫户的返贫风险,桩桩件件都压在心头;“守”在行动:四川大凉山的驻村干部为打通“悬崖村”网络信号,身背设备徒步攀岩;云南独龙江乡的干部扎根边境,带领群众发展草果产业,他们用“铁脚板”踏平崎岖,用“土办法”破解难题。

二、从“管理者”到“服务者”:重塑新时代干群“连心桥”

偏远乡镇的治理,不能靠“文件落实文件”,而需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干部履职的转变,正悄然重塑着乡村治理的生态。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贵州某乡镇干部发明“院坝会二维码”,群众扫码即可预约干部上门解决问题;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湘西干部为每户脱贫家庭定制“防返贫档案”,动态跟踪帮扶;从“单打独斗”到“群众共治”:浙江山区乡镇发动乡贤成立“乡村振兴顾问团”,让村民成为决策参与者。

三、乡村振兴的“破”与“立”:在“变”中探寻新路

偏远乡镇的振兴,需要打破“等靠要”的思维定式,在困境中开辟新局。干部们正以创新思维激活乡土潜能。破“资源困局”,立“特色产业”:广西某镇利用高山气候种植反季节蔬菜,打造“云端菜篮子”;甘肃干部带领村民将戈壁滩变成光伏农场,实现“阳光变现”;破“人才短板”,立“本土智库”:通过“乡创客计划”“新农人培训”,让返乡青年、土专家成为致富带头人;破“数字鸿沟”,立“智慧乡村”:5G基站进深山、直播带货进农户,数字化正在重构偏远乡镇的发展逻辑。

这些实践印证:只要干部敢想敢干,偏远乡镇也能成为“希望的田野”。

四、呼唤更多“星光”:让基层干部“有奔头、有劲头”

1. 制度保障: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

提高偏远地区津贴标准,建立“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薪酬梯度;推广“强制轮休+心理疏导”机制,避免“5+2”“白加黑”成为常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探索者“撑腰鼓劲”。

2. 成长赋能:从“单兵作战”到“系统护航”

开设“乡村治理创新工作坊”,邀请专家与干部共同破解具体难题;建立跨区域“导师结对”制度,让发达地区优秀乡镇书记传帮带;打通晋升“隐形天花板”,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祝尧)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