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新时代发展的浪潮扑面而来,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迫在眉睫,时代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创新去攻克。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我们唯有培育发展新动能,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找方向、做引领、出时效,才能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机遇大于挑战,时与势仍然在我。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我们必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构建乡风文明,扎根和谐“沃土”,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真”。古往今来,乡风文明的和谐景象是无数文人墨客心之所向。从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到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再到鲁迅的《故乡》中对民间文化和风俗人情的津津乐道,无一不是醉心于乡村文化,无一不是被乡村文明所吸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富庶而文明,此谓‘泽惠绵亘’。”十九大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求我们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重构乡村文化,以正确价值观引领公序良俗建设。文明的乡风对于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改善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构建乡风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健全政策制度,栽培利民“大树”,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善”。古人云,“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制定满足民意的好政策,我们可以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情怀;制定促进公民理性思考的好政策,我们便可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制定提升公民德行的好政策,我们可以遵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规律。好政策为我们将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之变,更是精神之变,气质之变,不仅可以收获思想的真砥砺,更有社会的真进步,国家的大发展。古往今来,历届政府都在满足公民意愿上做着各自的努力,古有苏东坡治理西湖解决民众出行困难,今有脱贫攻坚战的精准扶贫和帮扶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好政策,就能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创造生态宜居,丰硕民生“羽翼”,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美”。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如今“求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江南烟雨的小桥流水,到三峡岸上的千里风光;从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桂林山水,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松花江畔。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更是百年来人类保护环境的结果。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因此,我们亟须构建中国式生态文明,为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中国筑牢根基,从而增强人民群众认同感、幸福感、安全感。美丽中国的画卷徐徐铺开,向我们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有“撸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坚守初心和使命,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要以构建乡风文明为根基,健全政策制度为方向,创造生态宜居为核心,在变局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突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柑岭村 周翊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