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共同富裕,扎实做功把握准度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精神《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认真学习该文章,有助于提升大家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让普通群众对未来有更加丰满的希冀,让广大党员同志对当下的工作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乎每个人,值得每个人心向往之、奋而斗之。然而,现实中,每人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并不相同,故此,在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之际,我们有必要确认思想的一致,切实保证朝向一致,才能让力量有效聚合,能量充分发酵。
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我们需牢记两个不等式。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等于少数人富裕。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等于所有人都同时富裕。第一个不等式是基点,重在强调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这一整体,而非某一特权阶级,是在保证初心不负;第二个不等式是补充,是在强调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实现过程的动态性,不是简单静止机械的平均主义,是在避免过犹不及。基于以上两个不等式,笔者认为我们在实际工作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奋进不冒进。奋斗是人生的意义,故而我们坚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共同富裕需要我们的全力以赴,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象。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尽力而为”实际上背离了尽力而为的初衷,是盲干蛮干,是冒进而非奋进。这一问题的关键恰恰是我们忽视了量力而为、循序渐进的必要性。正如习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促进共同富裕,要把握好以下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
我们在工作中除了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为。我们应当更为理性的思考,更加有效的努力。我们应当切实做到审时度势、量力而为。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如若一味强调任务、盲目加压,不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耗损,就容易落入求快求新的执念,以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导致人财物难以为继,最终陷入“各种项目昙花一现,几多心血付之东流”的窘境。
二是“解富”不“劫富”。这里的解,当作了解、解开探究以及分享的意思。笔者所谓的“解富”,强调的是了解致富的真实历程,解开致富的财富密码,探究致富的核心动能,分享富裕的现实成果。我们想做的绝非简单粗暴得将富人的钱交到穷人手里,因为如果只是不加理性分析得再分配,难免给人以“劫富”的错觉,掉入劫富济贫的江湖义气,最终难逃历史的倒车。
要想避免“劫富”实现“解富”,我们需要的是分配的制度化和调节的精准性。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需要构建注重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我们亦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首先,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有助于保证分配过程的制度化,同时兼顾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其次,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意味着需要强化对高收入的制度监管,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则说明需要把控监督力度的松紧度。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并非是要消灭所有的高收入人群、分配依靠劳动创新所创造的正当财富积累,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科学的安排调节规范高收入背后不尽合理的部分,共同维护公平的经济秩序,维持良性的经济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平衡不平均。发展需要的是平衡而非平均。人们期待的不是同样的穷困潦倒,而是共同奔赴的美好生活。因此,如若困守于平均主义的藩篱,只会掣肘于同时富裕的枷锁,导致勘不破迷阵,放不开手脚,做不大蛋糕,背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概念。
接受差异,承认差异,才是逐步缩小差异的第一步。我们不否认如今贫富差距的现实问题,但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刻可以瞬间扭转的,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需要综合考量、平衡发力,取得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惠及更多群体,实现全局上、总体上、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综上,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需要持续深化思考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不断审视相关举措的实际成效,做到牢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少数人富裕,亦不同于同时富裕,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冒进蛮干、简单粗暴以及平均主义,保持有效用功、灵活解决、平衡发力。(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服务中心 高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