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化 > 正文

以文明塑己身,肩负复兴之梦

2022-07-21 15:07:26 | 来源: 中廉导刊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启示我们,青年干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历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塑就文明自信坚定之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纵有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而一个没有文明自信的民族,是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是以中华文明作为民族脊梁支撑,中华民族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在长远历史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检验,扎根在了人的生命中,成为了支撑中华民族的脊骨。青年干部更应把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明自信与自己人生境界融为一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传承中华文明的崭新篇章。

缔造文明创新发展之心。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其内涵总是随着时代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并且通过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断丰富。如今,中华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相互融合促进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融合带来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当代青年干部需要怀着创新发展之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与科学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灌注文明弘扬传播之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进入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需要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大,在国际上的亲和力、感召力不断提升。新时代青年在当下需要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高质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杨帆)

【责任编辑:唐晋观】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