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当代青年序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廉曾写下一篇《送东阳马生序》用以激励青年人马君则,于后世广为流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青年人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担当使命、共克时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青年人应当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专心刻苦,是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这个稍显浮躁的社会,许多青年人往往追逐着“风口”,渴望着一夜暴富,鲜有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的工匠型人才。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刘更生从事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整整40年。1983年,19岁的他每天都背着一大包废木材,一道工序,一练就是数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了成千上万次,年复一年的练习,最终练就了“雕花”的技艺。徐立平,被誉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1989年,21岁的他进入炸药堆中排除故障,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整个过程历时两个月。大国工匠们从青年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青年人敢闯敢拼,如果沉下心来、专攻一处,涵养“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就能够书写精彩人生、赢得美好未来。
青年人不应“躺平”也不会“躺平”。躺平一词源于“躺平任嘲”这一饭圈用语,当前主要代指一些年轻人放弃奋斗、不思进取。近年来,躺平一词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95后、00后在网络上表达的观点似乎都表明他们已经选择了“躺平”。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绝大多数青年人内心是渴望奋斗的,也一直在逐梦的路上,他们嘴边挂着的躺平有些许是工作学习繁忙之余的一种自我情绪释放,有几分是面对自我上升空间有限的无奈,却很少有人真正躺平了。但是,躺平这一风气,仍须我们为之而警惕。躺平风气之所以盛行,归根究底还是青年人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出路、望不到未来,在这个内卷严重的年代,付出了努力得不到反响和回报,久而久之难免会起躺平之心。因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社会公平,畅通上升渠道,让有为者有位,躺平之风自然会烟消云散。
青年人应当自信自强。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若自信自强,中华巨轮便扬帆远航。中华民族理应是世界上最有自信的民族之一,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团结一心的人民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国上下一盘棋,众志成城,第一时间筑牢了防疫铁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当代青年人的担当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年轻医护工作者、坚守在道路卡口的青年民警、为大家输送物资的快递小哥,青年人不怕苦、不畏难,用肩膀扛起了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的风采。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愿天下青年都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东阳市选调生 张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