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准乡村振兴“文化穴”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专题对“文化自信”作了详实的阐述,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点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精神家园。
点准“思想政治穴”,为乡村文化振兴指引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对重大方针政策的看法认识及对农村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拥护支持。当前网络各类媒体愈加发达,农民群众的思想状态活跃多变,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强基助农的基础工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村两委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政策理论水平,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又要团结好党员、退休干部、教师及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让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有水平有威望的人参与到意识形态主动战中,促进全体村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点准“公共服务穴”,为乡村文化振兴激发活力。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依托,也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它直接关系到各类宣教活动的开展、时代声音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在具体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旧文化阵地,立足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新型阵地,支持引导意蕴深刻、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活动走进百姓日常生活,打造农村精神文化高地。同时可以积极融合数字化发展趋势,创新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强化管理运营,让农民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点准“文化资源穴”,为乡村文化振兴讲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坚强支撑,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构建、文明乡风的发展和对家乡的归属感。要组织力量尤其是乡贤力量和祖辈力量,尽可能真实地解读好历史、建筑等方面的乡村文化,提炼出本村的特色历史文化并加以解码和转化,更加鲜明地展现乡村文化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对待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同时推动文化与农旅融合,促进传统文化“鲜活传承”。(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观音桥村选调生 徐灵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