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时代之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孕育着中国智慧,从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最早提出,到成为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无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形成合力,在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披荆斩棘,扬帆起航,赋予其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工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零件”,只有正确“组装”才能高效“运转”。1978年,邓小平开创性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通过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了由多数贫困、个别富裕到摆脱贫困、共同富裕。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逐步实现了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超过1万美元,这由“点”及“面”的战略部署惠及了14亿人民群众。2022年浙江省城镇化率从63.2%提高到72.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37缩小到1.94,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60万元群体比例达到30.6%。这都离不开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精心谋划高质量发展。只有“点面”结合,把“蛋糕”做大做好,把“蛋糕”切好分好,解决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才能更好的促进共同富裕建设,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表”及“里”,“表里”相依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港珠澳大桥落成到高铁板图不断延伸,从发射“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组网,随着经济“跃升”和科技“蝶变”,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愈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由“表”及“里”,探寻新发展阶段内生动力,只有铸就精神上的万里长城,才能照亮民族文化自信的灯塔。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是从精神上不服输、猛追赶、有自信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从“富民强省”为首位,到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文化大省、依法治省等战略,“物质”和“精神”两手抓,“表里”相依,互为“引擎”,形成“精神价值链”的乘数效应,让人们生活殷实、幸福、可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此”及“彼”,不分“彼此”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独善其身”,更是“并肩作战”。一方面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从城镇化到城乡一体化,从城市经济到区域协调发展,浙江发挥地区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江苏、安徽,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中央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的大背景下,拆除“路障”,扫清“壁垒”,打通“堵点”,不分“彼此”,加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另一方面是立足国际,协同发展。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完善“交通圈”,扩大“经济圈”,拓展“朋友圈”,结出累累硕果。不仅重构了经贸、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而且助力解决了人类面临的绿色低碳发展、健康卫生合作、国际减贫等共同的问题,由“此”及“彼”,力求以本国富强的同时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非凡十年,我们战疫情、助脱贫、促经济、补短板、保民生、稳就业,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蝶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正因其艰难而更知其伟大。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已经壁画,未来的方向和路径也已经明晰,让我们共同投身于新时代新征程,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掌舵人。(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朝阳街道 崔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