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年糕中的选贤智慧
打年糕,又叫搡年糕,是江浙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打年糕是一门技术活,用劲不够、捶打不足做不成年糕的型,火候不到做出的年糕不仅硬,还极易开裂。在年轻干部的选用上也是如此,不成型的选人机制会让干部们缺乏成长和冲劲,致使干部队伍“干瘪”“开裂”。年糕的成型要经历十余道工序,从掺米淘米、磨粉、烧火、上蒸翻蒸、打糕到切块印模,每一步都不可忽视。在干部的选用上也同样需要“多道工艺”,对此浙江省委鲜明提出了“四个坚持、八个不”,从围绕什么目的、以什么样的价值取向、营造什么样的氛围、谁来把关四个方面,将选人用人的原则标准讲清、理顺。
掺淘沥磨,挑好事业为上、精耕细作“干部米”。打年糕的首要工艺便是掺米—淘米—沥水—磨粉,为了让磨出来的粉干湿、粗细适中,其中糯米与晚米按多少比例掺和、米淘洗到怎样才可以沥干、粉磨到多细都有明确的标准。干部选用也需要一个严格的标准,“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干部的选拔要打破唯学历论、唯地域论。干部好不好、可不可以胜任,一切要从能不能干好事业中看,倘若这名干部不干实事,“只凭嘴不动手”,则需要再“放一放”“练一练”;若其干事负责、可堪重任,便可以被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开火上蒸,烧好公平公正、选贤任能“干部火”。粉磨好后便用大火烧灶,灶台上架好大锅和蒸桶,将粉均匀地撒在桶里,这时在一把火的灼烧下,锅中蒸汽均匀进入蒸桶,哪个粉没磨好一蒸便知。干部选用也要讲究“一把火”“一把尺”,只有发挥起制度的刚性,才能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明确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导向和准绳,提出要严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纪律,不得搞好人主义和打击报复。只有坚定好价值取向,对“老实人”“仙人掌”干部多看一眼,对“躺平”“摸鱼”晾一晾,才能畅通选人渠道,让人才顺利流通。
重砸跳压,抡好激浊扬清、去芜存菁“干部锤”。打糕是打年糕中最吃力的工艺,需要用舂杵反复地舂打米粉,将其捶成粘坨儿,据说好的年糕,得打上一二百下才为上品。同样在干部选用中,与“问题干部”斗智斗勇,养护好纯洁平静的选人“池塘”是非常关键,也是最吃力气、最需攻坚的一步。“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一个好的选人用人氛围决定了干部上升的积极性和干部队伍整体的纯洁性,要对那些不思正事、投机取巧,只想动用“关系”的干部硬碰硬、果断拒之门外,从而遏制“看背景”、“看送礼”的歪风邪气。
切座揿按,印好遵守原则、服从纪律“干部模”。糕打好后便会切成一条条四角方块,再放入年糕板内脱模,做成纹样各异的年糕。在干部选用中,也要严明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发挥好组织的“印模”作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整体事业的一部分,作为干部不能“挑三拣四”,只顾兴趣不顾集体。新中国成立以来,于敏、彭士禄等功勋们隐姓埋名,遵从组织决定,主动奔赴“404”之地,为祖国事业奋斗终生。如今,国家事业迅速发展,我们很多干部不需要抛去身份、隐姓埋名,绝不可在组织任用时思前顾后、支支吾吾,要重视组织的培养、感恩给予的机会、主动接受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积极任职、担当尽责,为国家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众安村村党委书记助理 李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