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里马”在乡土间奔腾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先。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但相较而言,基层农村在政策、基建、薪酬等多方因素都不及城市,如何破除城乡之间的“人才鸿沟”,避免城乡发展的“马太效应”,是当下实现人才兴村面临的难题。
用好“贤文化”,用“乡情乡愁”让人才游子归乡。现阶段,农村许多人才外流,出现严重"失血"现象.增加乡贤"输血"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锦囊。乡村要做好乡贤引导,以“求贤若渴”“倒履相迎”的姿态引入乡贤力量,通过家乡建设的前后对比进一步激发乡贤助力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同时,注重乡村学子的激励和培养工作,厚植学子乡土情怀,以“学成归来”吸引人才反哺乡村建设,牵系好人才乡情乡愁和对故土真挚热爱的红线,鼓励支持他们为家乡出谋划策、创新创业。
打好“生态牌”,用“绿水青山”让人才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既要留住绿水青山 也要留住人才青年,而绿水青山就是留住青年人才的“法宝”。通过绿色发展,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宜山镇以千年古镇文化为引导,开展“看不见垃圾”环境整治,依托传统针织产业,构建“政策引才、环境留才,文化聚才,平台用才”的特色人才体系,以“人才+产业+特色小镇”融合创新的方式反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对于农村而言,要切实优化“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聚焦发展,聚焦产业,构建人才资源库,搭建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平台,让广阔乡村成为人才成才创业的热土。
把好“育字诀”,用“因材施教”让人才薪火相传。农村中不乏“致富能人”和“创业能人”,他们对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更为深沉。做好乡土本地人才的培养,是乡村振兴经久不衰的根本。农村中人才需求量大面广,“创业人才”“新农业人才”“科技人才”“调解人才”等都存在着较大缺口,因此,要做好农村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制定,因材施教进行课程设定,打造起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方式,实现乡村人才薪火相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董思鹏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人民政府组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