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党员干部 读懂“千万工程”的“善治之道”

2023-07-13 16:50:30 | 来源: 浙江省龙港市“火龙果”网评队伍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二十年来,浙江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成功为万千农民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千万工程”中的“善治之道”,学习治理经验,感悟为民情怀,激励实践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我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做好“民生文章”,让“生态宜居”照进现实。从整治环境“脏乱差”、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到“低碳村庄”“生态修复”等全新行动,“千万工程”始终把“人民群众关心什么”牢记在心中,让万千村民成为享受到乡村发展的最大红利。只有为“民”谋利,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才能实现因“民”而兴,才能更好地托稳亿万人民的幸福。广大党员干部要能够读懂“千万工程”蕴涵的为民初心,要以“民呼我为”的实践办好人民真正想要的实事,要让“生态宜居”照进现实,让更多的“实惠成果”为人民群众所享受,让“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成为推进治理工作的动力源泉。

坚持实事求是,用好“调查研究”,让“实干之风”吹拂大地。“千万工程”之所以值得借鉴推广,之所以有着源源不绝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切准人民群众的发展脉搏。在任职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用了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认真考察,细致询问,在访民情、问实情的基础上才实现精准施策、科学指导。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看家法宝,要能够积极“走出去”,主动“沉下去”,要深入“田间地头”,让调研工作沾上“泥土气息”。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真走访”,听取“真问题”,做好全面调查,摸清家家户户的实际情况,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让“调查研究”能够走实走深。

坚持问题导向,开好“对症药方”,让“绿水青山”永葆生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在全面推进“千万工程”的行动中,浙江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道路,如徐州市马庄村大力倡导的香包产业、句容市丁庄村依托葡萄种植形成的“甜蜜产业”、宝应县风车头村深耕荷藕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大党员干部要能够学习“千万工程”蕴涵的生态发展之道,破译“美丽经济”背后的致富密码,要能够推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要下足“绣花功夫”,既要奔向富裕生活,也要守好绿水青山,不丢乡土味道;要坚持绿色导向,要突出资源特色,打造精品产业,走出“活力足、潜力大”的新路子。(林初心)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