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整治形式主义 为基层减负赋能
无论是任务层层“加码”,压力层层“甩锅”,还是坚持“痕迹主义”,督查检查频繁,抑或是基层问责“滥用”“泛化”。凡此种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新变种,不仅会让基层工作有了“面子”少了“里子”。我们要立足于砍文山、填会海、促瘦身,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鸣锣开道”提供支持。
一是要精简会议。防止“以会议抓落实”,防止“一会到底”,坚持开适度会、适量会、适宜会。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实际情况精简会议数量和规模。一方面对于主题、内容、出席范围相近的会议,可以合并召开;另一方面多开小会、短会,避免文山会海;开会只安排密切相关的部门参加。给基层干部留出更多的时间抓落实。
二是要完善考核制度。统筹规范监督检查,减轻基层迎检压力,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不以单纯的留痕作为考评依据,而要注重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结果,将群众满意度、民生痛点问题的解决成效纳入考核。同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用制度来检查督察。
三是要加强监督。一方面通过在基层设立工作意见箱,听取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发现减负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等严重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减负工作进行中,是否坚持问题导向,把减负焦点对准干部的“累点”“痛点”等相关问题上。
四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考核,撤除不必要的工作群、公众号。建立大数据公共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任务的数据共享,避免同一资料的重复多次上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方法,加大作 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让基层干部才能从“无用功”中解放出来,提升工作效率。
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弊,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坚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全力整治形式主义,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和活力。(曹可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