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瑰葭!归家!

2023-09-29 08:06:52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

前段时间,一部名叫《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视频火遍全网。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人形,被中国记者张永安带回国内,将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们的思念传给了国内文物“亲友”,正应了那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古诗。短短的三集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当年中华文化流光溢彩的一角。

流光溢彩的中华瑰宝,现如今却在世界各地绽放光芒。据中国文物协会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而大英博物馆内,现有约2.3万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流失的背后,是一段沉痛的历史,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近现代的又一次重演。国将不国之时,何来人关注到这些瑰宝呢?强盗的劫掠,让文物们“骨肉”分离百年。无论是文物还是国人,都没有停下让文物回归祖国的努力。短片里,玉壶被中国记者带回中国,他们走回来的路叫做“瑰葭路”,是中国文物近百年的想要归家的路。是呀,谁不想归家?

“瑰葭”,归家,可也不仅仅是“归家”。所谓“瑰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无数能工巧匠的瑰意琦行,如今却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是从绽放着玫瑰的英伦三岛回到开满了芦苇花的中原水边;是寄居百年后的思盼。这条百年归家路上,有救亡图存的人们、有浴血奋战的人们、有奋勇改革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助推着华夏文明继续回到那个顶点,求的就是一个归家。

叶落归根,是物、也是人。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强盛,有许多文物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出名的就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文物的背后,是文化,是绵延不绝的几千年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让在海外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大中华的人才济济,是前所未有的盛况。我们总说过年要回家,老了要回家。“回家”二字,寄托的是无数在外游子的心,文物要回来、人也会回来的。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时代,我们正在以展新的面貌继续延续着、创造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这个古老的国家,正在努力地回到正轨,并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所有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归家”。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底气与浪漫,是静待很多年以后绽放的光芒。

归家、归家,但愿洛阳亲友无须问,此身已在华夏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22届县级选调生、蛇蟠乡山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柯芸)

【责任编辑:马叶叶】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