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札记:“三情”法则记心间 矛盾纠纷可化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矛盾调处工作恰恰是选调生在基层驻村期间需要面对的“必考题”。在基层矛盾纠纷实践中,我摸索出“三情”工作法则,甘当纠纷的“解语花”。
坚守“初心”服务群众,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调处群众纠纷需要充分调查研究,通过细致了解情况,从中发现症结在哪,利益纠葛在哪,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精准施策。在村锻炼期间,我接到了一起“公益林补贴金未发放”的信访件,村民反映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收到森林补贴金要求补发。我第一时间致电村民、两委干部及业务线办人员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并翻阅发放名册清单资料确认该村民确有发放资格后及时补放了相应金额。通过一步步调查了解事实真相,并与村民耐心细致解释,成功消除了他的疑惑。作为一名选调生,我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格,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保持“耐心”调解沟通,沉下身子倾听“民情”。“闻”风声,知真情。在周边邻居的“风语”中往往蕴含着双方的许多“真心话”,也反映了农村的舆论场,妥善利用起来是我们解决矛盾的“金钥匙”。以一起“建筑材料未经同意占用村民田地”的矛盾纠纷为例,通过多方询问,我把握了民情信息和人物性格特点、了解更多事件细节,掌握突破重要信息。了解到该反映人性格倔强,是村里难搞的“刺头”,于是便全面调动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细致做好矛盾纠纷的沟通。经过多次矛盾调处后,让我深刻意识,在基层工作中要抓住一切机会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忧、解百家困,戒断“怕、烦、躲”,做到“敢、愿、能”,让双脚沾满泥土,让身心融入群众。
怀揣“善心”换位思考,定分止争充满“人情”。矛盾双方要学会换位思考,做事讲“人情”,凡事才好商量。我和村干部曾共同上门调解一起邻里纠纷,一名村民投诉邻居家养鸡鸭恶臭影响恶劣,双方各执一词认为自己有理。在上门调解时,我耐心劝解双方都要友善沟通,换位思考。最终邻里之间相互理解,农户答应加强日常清洁,尽量减少饲养家禽产生的负面影响,双方握手言和。“驻村”更要“驻心”。调解工作需要做到推心置腹为群众考虑、权衡轻重、分析利弊,才能换取群众支持配合的信心、放下顾虑的安心,促成群众握手言和,有力推动幸福和谐乡村建设。
“三情”法则记心间,矛盾纠纷可化解。选调生在村期间更应该俯下身子,积极融入基层贴近群众,争当善于化解矛盾的办案小能手。或许,有些事情、困难是我们个人也无法协调解决的,但至少要让农民群众感受到我们真心实意的服务态度,用情尽心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曾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