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要“点”答好基层减负扪心“三问”
长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视线始终关注着“为基层减负”。3月,在湘北港中坪村,总书记嘱托“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4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总书记再次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减负,事关人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其关键在于找准要“点”,回答好“为谁减”“减什么”“怎么减”三个问题,减去基层沉重负担,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让基层尝足“减负甜”。
找准“着力点”,摸清基层实际情况,答好“为谁减”。基层减负对象在基层,减的是基层干部身上的“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群众服务。减负是不是“货真价实”,有没有“缺斤少两”,基层干部心中自有“一杆秤”。“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要破解减负难题,关键在于找准“着力点”,坚持把基层前置,真调查、建清单,多去基层一线调研,多与基层干部沟通,多听基层反馈意见,畅通自下而上的意见反馈渠道,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摸清负担来源及程度,哪些会议可以不开、哪些报表可以不填、哪些检查可以合并,都要做到“门儿清”,从而对症下药,纠治“文山会海”“雁过留痕”“层层加码”等问题,尽可能“删繁就简”,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少一些“压力”,多一些“动力”,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实事、出实绩上。
找准“关键点”,推动减负提质增效,答好“减什么”。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增信心、强支撑。减负不能单纯做“减法”,而是以“减”促“增”,以“减”提“质”,减掉“繁文缛节”,实行“精兵简政”。要减负就必须找准“关键点”,明确减负的实质内容,工作流程尽可能精简优化,主体责任务必落实,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严在工作原则,爱在细微之处,既要减掉形式主义带来的沉重“无用功”,也要避免部分干部打着“减负”的幌子,行推诿扯皮、“踢皮球”之事。减负只有减到实处,才能促使基层干部更好扛起主业主责,全身心投入到为民服务工作中。
找准“切入点”,把牢减负工作方向,答好“怎么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何真减负、减真负,减负成效如何,基层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要找准减负“切入点”,就不能只是下达“过河”任务,还要助力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让基层干事有“径”更有“劲”。具体而言,就是明确权责,厘清职责边界,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对于确需基层承担的“分内事”,要敦促基层干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种好“责任田”,对于“甩锅式”下压责任的做法,要“动真碰硬”严格问责奖惩,为基层干部“撑腰”“站场”。只有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应减尽减,方能让减负更“接地气、暖人心”,真正“减”到基层干部和群众心坎上。(选调生 陈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