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成长“三茧三蜕”
2021年我有幸成为一名绍兴市级机关选调生,在市级机关挂职锻炼一年后根据组织安排到诸暨市陶朱街道祝桥头村挂职党总支副书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两年的基层锻炼接近尾声,在这稍纵即逝的时光里,我打破三重人设之茧,真正实现了成长与蜕变。
一、破“高材生”之茧,“硕博”蜕变为“白丁”
到基层前,领导总是叮嘱“一定要多学多看”,我心中牢记但时常困惑:学什么?怎么学?和谁学?只好先在街道做一名从会务准备、文件收发、上传下达、信息写作开始学起的“小学生”,在村里做一名从方言俚语、农耕农事、村史村情开始学起“后生人”。久而久之便发现:当工作推进不下去,就有人“三否相信试试看”勇于挑战;上级不断有新要求时,也有人“石板道地掼乌龟”真抓实干;有急难险重任务时,更有人“小布衫里脱出”大气担当。可见基层处处有能人、农村遍地是学问。选调生要摘掉“学历帽”,带上“凉草帽”,做目不识丁的“小白”,当憨厚诚实的“木陀”,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群众学,琢磨人民群众“听得进去”的话术,练就关键时刻“拿得出手”的本领,培养吃苦耐劳“沉得下去”的品质,做一名担当作为“站得起来”的干部。
二、破“生面孔”之茧,“凡行”蜕去显“恒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初心宝贵,恒心难得。基层任务重、事情杂、诱惑多,我们要如何克己慎独,坚守为民之心?在走访村民过程中我意识到,寒来暑往,村里的老百姓躬执耕穑,农闲时便外出务工,劳作不休。如果走动不频繁,村民很快就会忘记我。从陌生到熟悉,并非下一次地,去一次农民家里就能够一蹴而就。初心与恒心,也并非抽象的、高深的口号,是具体的、平凡的一次次行动,是在“常回家看看、常和人聊聊”的行动中不断熔炼打磨,渐行渐固的。选调生要多与村里的村干部、网格员,与有影响力的乡贤能人一起走入百姓家中,看农民的沉默与辛苦、质朴与恬淡,听农民心中最真实的声音,更要畅通基层意见反馈渠道,高效响应民众呼声诉求,完善事后评价机制,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农民心中建立“事事有熟人,件件有着落”的安全感。
三、破“老好人”之茧,“担心”蜕弃勇“担当”
刚来到村里时,总认为要和基层、和村干部打成一片就不能有“不同的声音”,因此别人说什么就附和“是个对个”,被问及意见时就傻笑“萌”混过关,遇到任务就当“透明人”,始终有一种游离感和虚无感。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殷切嘱托,我开始抓两委班子的实时排名,整改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参与初信初访户的接待分流,协调两委干部的内部矛盾。两个月下来,虽然变得更忙碌了,但党建工作更扎实了,其余工作推进也更顺利了,非但没有与大家交恶,还总能听到“小王真是好同志”的赞美。年轻干部要想融入基层服务基层,就不能蜻蜓点水地做个“老好人”,也不能摆领导架子当个“视察员”,要提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要勇于表达更要闻过则喜,要突出重点更要细大不捐,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来,在乡村振兴、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工作中主动作为。(王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