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下足“三套功夫”助新质生产力“C位出道”

2024-09-20 13:13:52 | 来源: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金钥匙”,也是实现“由量到质、由粗到精”转型升级的“康庄大道”。各地要深入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实践要求,脚踏实地、步步为营,使之从文件中的“热门词汇”转变为驱动发展的“炽热引擎”,助力各地稳步迈向繁荣未来。

一是下足“明晰发展策略”的功夫,找准区域实现创新发展的赛道,助新质生产力“迈上星途”。各地产业基础不一,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忌“一刀切”。从生产率水平来看,上海等东部地区已具备孵化“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产业的深厚基础。然而,部分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尚不足1万美元,生产率水平较低,暂不具备全面拥抱新兴产业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须秉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地构建“发展雁阵”,科学开展产业梯度承接,避免因盲目冒进而“水土不服”。发达地区要抓住新一轮国际竞争和产业革命的窗口期,利用优势资源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则需保持战略定力,稳固传统产业的基本盘,着力形成“传统产业升级”与“发展条件进步”的互馈机制,筑牢区域发展基础。

二是下足“强化政策供给”的功夫,点燃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引擎,助新质生产力“闪亮登场”。新形势呼唤新政策。从供给端来看,产业升级的投资回报期较长,短期内难获资本青睐;在需求端,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消费能力趋稳,创新领域缺乏需求支撑;在资产负债端,新兴产业的营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传统融资模式并不适用。可见,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须进一步深化当前的结构性改革。首先,聚焦供给侧,鼓励传统产业提升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大力扶持可控新兴产业,形成新优势、激活新动能。其次,着眼于需求侧,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财产性收入,并基于居民财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居民释放消费潜能提供条件。最后,逐步转换地方资产模式,摆脱“高负债、高周转、高销售”的路径依赖,确保新质生产力在大浪淘沙的“经济浪潮”中茁壮成长。

三是下足“提高市场效率”的功夫,释放生产要素创新配置的活力,助新质生产力“跃居C位”。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打通要素配置的“堵点”。以劳动要素为例,我国尚有大量外出务工者未落户,故无法完全享受务工地社保,规避风险成本高,不利于维持劳动产出水平,客观上为产业升级设置了障碍。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其他要素市场。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须尽快统一城乡、区域要素市场,破除市场中的扭曲和不完善,畅通各类要素流向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同时,强化市场基础性制度,营造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氛围,保护产权、健全信用体系,为有效市场运作提供良好条件。此外,要建设高标准市场基础设施,切实加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减少要素的流通成本,减小产业发展阻力。(选调生 靳铭)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