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学子到驻村青年:以实干、敢为、善为书写乡土蜕变与青春升华
冬雪皑皑,岁月悠悠。时光似白驹过隙,自我由“校园学子”转变为“岗位新人”,投身于“乡土田园”已逾半年。这半载春秋,我从初来乍到的“蹒跚学步”到与村民“并肩同行”,从初识乡音的“沟通障碍”到深情融入“乡土情”,逐渐与乡亲们打成一片。回首往昔,那个告别象牙塔的“青涩少年”,已成为村民眼中扎根乡土的“那小姑娘”,四季轮回,磨砺成长,唯有秉持为民之初心与兴村之志向,方能在“风雨兼程”中完成青春“升华”。
挥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由乡间“新面孔”,蜕变为田间地头“知心人”,以“实干”呵护民生细微处。初至乡村,面对陌生的环境、难懂的方言、复杂的村务,我深知“为民解忧难”,首要在于“走遍千村万户,倾听百家心声”。我以“学徒”之心向老村书记求教基层智慧,在一次次的田间调研中,我以“知心人”的身份贴近村民生活,倾听每一份“酸甜苦辣”。我始终心系群众,以问题为引领,检查农业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走进田间地头”向村民传授新知。这段时间我懂得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基层工作要义,在“乡土话”的熏陶和主动融入、主动学习下,我从“外来客”变成了“自家人”。
挥毫“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由村务“记录者”,成长为共谋共策“同行者”,以“敢为”出谋划策显担当。基层工作虽细碎繁琐,但“岗位系民心,责任扛在肩”,关乎村庄的繁荣发展和群众的安居乐业。初涉基层,我扮演着村务记录的“笔杆子”和“见证者”,通过“心里装着村民,脚下沾着泥土”的一件件“小事”,我成为了解村情、熟悉民意、把握村势的“同行者”。在基层“历练”中“学、思、行”,让我不断积累了乡村振兴、矛盾调解、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从“书生形象”到“乡村干部”的角色转换上不断砥砺奋进。
挥毫“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由事务“旁观者”,转变为主动为民“践行者”,以“善为”排忧解难暖民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乡土大地深耕细作,服务群众无巨细,在工作的点滴中我渐渐体悟“百姓之事无小事”。在便民服务上,我力求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尽心尽力当好村里的“贴心管家”。身入乡野,心系百姓,让我铭记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关怀低收入家庭、关注留守儿童成长、照料独居老人生活、组织文化娱乐活动,这一件件走进群众“心坎”的小事,也让我在过程中锤炼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坚定了“以民为先”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要立志而圣则圣矣,要奋斗而强则强矣。”青春易老,以奋斗之光照亮征途,这一年来,我从“校园学子”到“驻村青年”,从怀揣理想入乡土,到磨砺意志扎根基层,在服务群众、乡村振兴中以“蜕变”实现“升华”,书写了不懈奋斗的“年度篇章”。(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