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头,党员干部共筑“民心梦”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40多次,成为特别重要的关键词。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也应以改革聆听“民心之曲”,笃行“群众路线”,矢志“人民满意”,努力锻造成为改革创新路上的“尖兵”,以改革共筑“民心梦”。
以改革聆听“民心之曲”,奏响“同频共振”乐章。改革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关键举措。党员干部需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坚持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确保改革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中,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努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为载体,推动缩小城乡差距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解决好“一老一小”等民生问题,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又要注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民众的承诺,将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以改革笃行“群众路线”,搭建“心手相连”桥梁。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干部们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将“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的生命线,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坚守。而改革,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被赋予了搭建“心手相连”桥梁的新使命,其目的在于让人民群众在政策落实、服务改进中感受到温度、看到变化,从而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意味着需作为改革工作主力军的党员干部,需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从改革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受益者。通过召开听证会、开展问卷调查、建立线上反馈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推动改革措施更加接地气、聚民心,决策结果更具科学性、民主性,从而保证干群“心手相连”的桥梁坚如磐石。
以改革矢志“人民满意”,描绘“心心相印”蓝图。人民群众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最好标尺,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需将改革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让改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以提升教育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保障住房条件、强化养老保障为核心要素,通过满意度调查、意见反馈收集及民主测评等多种途径,深入群众,倾听民声。收集最真实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确保每一项改革都能精准对接民心,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切实享受到更多发展惠果,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心心相印”的幸福生活图景。(陈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