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创新 > 文选 > 正文

新时代乡镇干部需经“三重修行”

2025-04-28 09:00:57 | 来源: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贤良镇人民政府

从脱贫攻坚的战鼓到共同富裕的蓝图,从田间地头的矛盾调解到产业振兴的谋划设计,基层干部既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群众的领路人。在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热土上,乡镇干部需经“三重修行”,不断淬炼信仰、担当与智慧。

一、以“屋檐下的雨滴”之姿,涵养政治定力

乡镇干部的办公室没有霓虹灯,却有群众推门而入的期盼;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需在“鸡毛蒜皮”中读懂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而这份能力在基层的体现,恰似屋檐下的雨滴——看似微小,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面对乡村振兴中的利益纠葛,乡镇干部需如“青松立雪”般坚守原则。当拆迁补偿引发争执时,是选择“和稀泥”还是守住政策底线?当产业项目落地遭遇阻力时,是迎合短期利益还是谋划长远发展?答案藏在“国之大者”的格局中。正如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的,“精准问责的要义在于分清责任归属,让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乡镇干部唯有将政治判断力融入日常,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校准方向,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二、以“拓荒牛”的韧劲,锻造破局之能

从“数字乡村”到“生态治理”,从“农文旅融合”到“集体经济改革”,新时代的基层治理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湖南靖州县的产业融合实践、山东栖霞市的产业链延伸探索,无不印证着:乡镇干部的“硬核本领”,是乡村振兴的底层密码。然而,能力的锻造绝非朝夕之功。某地干部曾坦言:“过去只会催粮派款,如今要学直播带货、懂品牌运营,还要会写项目书。”这种转型阵痛,恰是基层干部“二次成长”的契机。正如玉树州在乡村振兴中提出的“三重能力”建设——政治能力决定站位,业务能力关乎实效,自我管理能力则决定可持续性。当干部们从“泥腿子”蜕变为“多面手”,乡村振兴的画卷才能真正展开。

三、以“青藤绕树”的智慧,深耕为民情怀

基层治理的温度,往往藏在细节里:一句方言的亲切问候,一次深夜的矛盾调解,一场“板凳会”上的共商共议。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启示我们,真正的政绩不在报表数字,而在群众舒展的眉头。但为民情怀不止于“苦干”,更需“巧思”。安顺市七眼桥镇干部借鉴“共享经济”模式,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精品民宿,既盘活资产又带动就业;桐庐县莪山畲族乡通过“乡贤智库”链接资源,让传统技艺变身文化IP。这些创新实践背后,是干部们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理解。正如古语所言:“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服务的真谛,在于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发展成果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周新元)

【责任编辑:苏小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5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