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干部传承“红色”内涵
建党百年之际,将思想放空,想想民族危难之际的彷徨,听听夜幕黑暗笼罩的呐喊。一簇簇红色星火几经风吹,又几经雨浇,当他们蔚然成团,饥不果腹过草地,草鞋木履越雪山,抗豪强,锄奸邪,斗地主,斩穷寇。“长征精神”字字含泪,“新中国成立”字字皆血。建党百年,久恩蒙泽,华夏儿女当不忘历史,勇担使命,缅怀先烈,奋进创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红军精神”无私无畏,功比吕公、品追范蠡,革命功成身退,最后隐于市野。百年时光转眼飞逝,当年红军音容难以再多见,偶有网间传闻,伛偻而行,穷困潦倒,使人听之恻隐,闻之感伤。一代股肱能将,一代支柱精神,是否早已遭人弃之如敝履?实则不然,四海之内早已兴起“瞻仰红色文化,学党史悟初心”的相关主题活动,以建立红色人物台账、挖掘红色背后故事、打造红色旅游特色等行动。民族瑰宝的传承,无需多言于表,躬身力行是最纯真的信仰,心怀敬畏是最有力量的坚持。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眼观山河曰国,目送亲友言家,老辈红军家风家训严明,志穷不吃嗟来之食,身贫亦不落草为寇,宁直不屈,有言必行。各地早已在红军之家进行挂牌标识,朝晚不闭户。游人每有发现,老辈红军之家堂厅均有“学、义、礼、智、信”等家训标于龛上,奉为神旨,与其后代子孙交流,了解家规甚严,对遇事以身作则,平时言行都有令行禁止,其子孙后代在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均能以此为戒条。饭后茶余思之,任何心灵鸡汤均不能比此等家训长年累月熏陶的作用更加明显,皆盼集之编订成册,传于后世,益于后人。
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时下,日子渐趋舒坦,年轻干部缺乏革命淬炼,遇事逃避、遇难退缩亦不是空穴来风,老辈红军后人对红军长征故事侃侃而谈、激情热血的历史回溯对年轻干部提神醒脑、坚定理想恰如雪中送碳。当年红军长征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草根,咽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野敌军追堵,条件艰难困苦,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从历史总结经验,从故事提炼方法,以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以红军的魂树立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建党百年之际,回溯历史是崇拜,传承历史是感激,创新未来便是最好的回报,守住文化传承,弘扬文化底蕴,将红军长征精神、无私奉献及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融入到年轻干部的血肉和灵魂之中,提高干部干事务实的本领是“学党史,悟思想”活动最实质的初衷。(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王小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