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学习 > 文摘 > 正文

基层宣讲要“求新求变”

2021-12-07 14:50:10 | 来源: 中廉导刊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宣讲活动。如何让全会精神精准传递到基层末梢,引起触动、产生共鸣,提振起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士气热情,跟宣讲的内容、角度和方式有较大关系。

宣讲语言要变,喜闻乐见才能有“新触动”。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宣讲若是采用“硬邦邦”“冷冰冰”的言语,或者引用深奥的理论、专业的术语,老百姓就会坐不住、听不懂,只好“打起退堂鼓”。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调研,喜欢与群众面对面,距离拉得近近的,边交流边互动,亲切的交谈之中就讲清楚了党的治国方略和国家方针政策,朴实的语言总能让老百姓感到心里暖融融的。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宣讲时应注意转化语言风格,多说方言话,多举身边事,以喜闻乐见、发人深思的故事为“引”,用接地气、有温度、带露珠的宣讲语言感染人心、触动灵魂。

宣讲角度要变,沉浸其中才能有“新共鸣”。宣讲绝不是冷冰冰的说教,更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应是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其最终目的,是要直抵人心。因此,不能再沿用传统的“说教式”“满堂灌”,甚至“一言堂”。意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先让自己化为“一树春风一夜雨”,参与其中,浸润其里,学深悟透弄懂全会精神;“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将所学的精髓,融入所思所感所悟,讲给群众听,说与众人听,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觉、觉中悟”,最终让更多的党员干部群众在情理交融中产生更多共鸣,凝聚更多共识。

宣讲形式要变,双向互动才能有“新体悟”。过去传统的机械式、朗读式、被动式的宣讲,导致“宣讲人台上唱,群众台下懵”。“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宣讲的形式需更加多元化,注重互动感、体验感。不仅要把宣讲送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企业车间,送到“云端”,更要开展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倾听不同群体的心声,了解群众难题。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等活动紧密结合,增强“学精神、促实干、抓发展”的良好互动。结合年末大走访,和群众拉家常、唠嗑,在“讲”与“做”交融中,精神入脑、关怀入心。(浙江省武义县委组织部 魏朝阳 李贝贝)

【责任编辑:兰明启】
手机版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人员查询广告服务诚征英才免责条款隐私保护廉政建设投诉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中廉导刊-周刊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7-2023 by www.dzz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7190328 值班电话:13031055678 投稿邮箱:cndzzkw@sina.cn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ICP备1904114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259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